在能源紧张与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,单一功能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已难以满足企业综合能效需求。冷水机与热泵的结合系统,通过能量梯级利用实现 “制冷 + 制热” 双重功能,比传统独立系统节能 30%-50%,成为工业与商业领域的节能新选择。
一、冷水机与热泵结合的工作原理
(一)系统协同机制
该系统核心是共用一套压缩机和换热设备,通过四通换向阀切换运行模式:制冷时,冷水机正常输出低温冷水,同时将冷凝热通过热泵模块回收利用;制热时,热泵优先利用环境热量(如空气、水源),不足部分由冷水机的辅助加热功能补充。
例如在食品加工厂,白天生产时系统以制冷为主,为冷库和生产线提供冷水,回收的冷凝热用于车间供暖或热水供应;夜间生产负荷降低,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,专注为员工宿舍提供热水,实现能源的 24 小时高效利用。
(二)能量回收技术
通过板式换热器将冷水机冷凝器排出的余热(温度约 40-60℃)转移至热水系统,热回收效率可达 70%-85%。某酒店的结合系统,夏季通过冷水机制冷时,回收的余热可满足酒店 80% 的热水需求,每年减少天然气消耗约 1.2 万立方米。
二、不同结合模式的适用场景
(一)空气源热泵 + 风冷冷水机
安装便捷,无需额外水源,适合中小型场所(如商场、办公楼)。冬季环境温度高于 - 5℃时制热效率稳定,低于 - 5℃需开启电辅热(能耗增加 20%-30%)。某商场采用该模式后,空调系统年能耗降低 35%,投资回收期约 3 年。
(二)地源热泵 + 水冷冷水机
利用土壤恒温特性(10-15℃),制热 COP 值可达 4.0-5.0(空气源热泵为 2.5-3.5),适合地质条件允许的大型项目(如工业园区、度假村)。初期需打井埋管(深度 50-100 米),但运行成本低,寿命长达 20 年以上。某产业园的地源系统,制冷制热综合能耗比传统系统低 45%。
(三)工业余热热泵 + 工艺冷水机
在钢铁、化工等有大量工业余热的场景,可将余热作为热泵热源,效率比空气源高 50%。某钢铁厂利用高炉余热(80-120℃)驱动热泵,同时为炼钢设备提供冷却冷水,年节能效益超 500 万元。
三、系统设计与运行注意事项
(一)负荷匹配设计
需同时计算制冷与制热需求峰值,避免 “大马拉小车”。例如某医院的结合系统,设计时未考虑冬季热水需求高峰,导致热泵容量不足,不得不临时启用燃油锅炉,增加了运行成本。建议采用模块化设计,可根据负荷变化增减运行模块。
(二)切换控制策略
设置智能切换逻辑:当回收余热温度≥50℃时,优先利用余热制热;低于 40℃时,启动热泵辅助加热;制冷需求与制热需求比例超过 3:1 时,单独运行冷水机,避免能量浪费。苏州新久阳机械的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毫秒级模式切换,确保温度稳定。
(三)维护要点
定期清洗热泵蒸发器(空气源需清理翅片积灰,地源需检测埋管换热器性能);每季度检查四通换向阀密封性,防止串气导致效率下降;每年对系统进行能效检测,确保热回收效率不低于 70%。
冷水机与热泵的结合并非简单设备叠加,而是通过系统集成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。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有稳定制冷和制热需求的场所,既能降低运行成本,又能减少碳排放。随着热泵技术的进步(如 CO₂跨临界热泵可实现高温制热),未来结合系统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。企业在规划时,需委托专业团队进行热负荷计算和方案设计,确保系统长期高效运行。